小说笔趣 > 历史小说 > 三国之巅峰召唤 > 第2629章:宋明隋的应对,汉中太守班超

第2629章:宋明隋的应对,汉中太守班超(1 / 1)

推荐阅读:

第2629章:宋明隋的应对,汉中太守班超

魏国从内到外,从上到下,都被大秦算计死死。

秦对魏的优势太大,魏受秦的桎梏太深,所以曹操才会如此的悲观。

相比于曹操而言,明王朱棣和宋王赵匡胤的压力没那么大,自然也就乐观的多了。

朱天蓬失踪之后,朱棣亲入临淄,靠着自己的诚意,以及让权和让利,这才得到了齐系诸将的一致认同。

对于朱棣这位新主公,齐系诸将其实还是比较满意的,毕竟他们也都知道,朱元璋死后,朱棣接手的其实只是个烂摊子。

当时的明国,内有薛举反叛,外有魏宋夹击,可谓是已经走到了亡国的边缘。

可就算如此,朱棣也依旧顽强的挺了过来,内逐薛举,外抵魏宋,并且三次中原大战还都没输,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。

由此也足可见,朱棣确实是明主,朱天蓬并没有选错人。

明系诸将一开始并不反感朱棣,只是在明齐合并后,朱棣的改革有些积极,集权目的太过于明显,损害到了不少将领们的利益,这才引起了大部分齐系将领们的不满。

现在朱棣既然已经认识到了错误,不但及时的进行了纠正,而且补偿他们更多的权利,那齐系将领们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不满的了,又纷纷都投入到朱棣的麾下。

齐系诸将都没有意识到,他们对于朱棣的威逼,已然触犯了君王的忌讳。

若不是朱棣顾全大局,再加上秦军南下在即的话,他们这些人恐怕都会遭到清算。

之后明国跟着极限扩军,全国总兵力也膨胀到了40万众,其中齐系将领所掌控的兵力18万,而明系则达到了22万,而这也是朱棣对齐系的最大让利。

朱棣靠着妥协和退让,虽没彻底解决明国内部的派系问题,但也暂时化解了分裂危机,将明国的给拧成了一股绳,

现在的明国起码表面上极为团结,短期内也不会在进行内讧了,而且在外部大秦的压力之下,明齐两系也能够做到一致对外,可以将全部的力量都用在抗秦方面。

宋国那边,赵匡胤的坑兄弟弟赵光义,虽和孙权一样,不断的搞一些骚操作,来给哥哥赵匡胤拖后腿,但赵匡胤并没有都采纳,否则宋国还不至于搞成什么样呢。

不过赵匡胤此举,也让赵光义觉得,兄长这是在有意打压他,兄弟二人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起来。

赵匡胤见赵光义权欲熏心,为人处世越来越过分,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个弟弟,可丞相赵普却劝他要吸取孙家的教训。

赵匡胤顿时被赵普的一番话惊醒,毕竟孙策实在是太惨了,胜败乃兵家常事,可他只是打了一场败仗而已,不但丢了吴王之位,还被迫流落在外,落得個有家不能回国的凄凉下场。

赵匡胤虽不信弟弟会想孙权那样冷酷无情,但却怕自己会落得和孙策一样的下场,于是终于下定决心打压起赵光义来。

赵匡胤的一套组合拳打下来,直接把赵光义给打蒙了,显然没想到大哥会打压自己,而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有人进谗言。

多番打听之后,发现是赵普,赵光义心中那叫一个恨哪,从此也彻底恨上了赵普。

以前赵光义仗着兄长的宠幸,大肆安插亲信肆意妄为时,只觉得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的。

可当哥哥的大棒打下来时,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一切都来源于兄长,而且兄长虽时都可以收回去时,他的心中更多却是的惶恐和不甘。

赵光义也不傻,继续和哥哥对着干这种事,他自然不敢干,现在的他只能立正挨打,老老实实的认错,争取宽大处理。

见弟弟认错态度这么好,赵匡胤也及时的收手了,没有进一步打压,不过却也剥夺了他大部分的军权。

宋国正在极限扩军,各大将领手下的兵力都在增加,唯有赵光义手中的兵权反而丢了大半,他心中那叫一个气,但却没有任何办法,只能安分守己的老实认罚,不过他们兄弟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了。

没了赵光义搞事情,宋国军政两界一片晴明,再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了,军政大权都集中到了赵匡胤一人身上。

宋国完成极限扩军之后,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五万,可是赵匡胤却依旧不满意,毕竟扩军后的秦军总兵力肯定在一百二十万以上,最少也会动用八十万大军攻打中原。

秦军的战斗力本就强,装备还好,中原军队在这两方面很难比的上,只能在数量方面都下下功夫。

赵匡胤有意在征兵五万,毕竟宋国的财政还算宽裕,可钱财方面虽然够用,但粮草储备却不够支撑四十万大军的消耗,于是赵匡胤就打起了花钱买粮的想法。

赵匡胤派出使者四处打探,可无论是魏明,还是吴楚,都不愿卖粮草给宋国,毕竟在这种关键时刻粮草比钱财重要多了,而大秦就更不可能资敌了。

购粮计划失败,赵匡胤也只能放弃继续扩军,不过申公豹的提议,让他又打起了瀛州的注意。

瀛州被秦魏宋吴明五国占领之后,魏宋明三国却并没有秦吴两国一样,在瀛州设置郡县,化夷为汉,而是竭泽而渔,不断的压榨瀛州来获取财富和资源。

如今魏宋明三国的战略储备,很大一部分就是从瀛州压榨来的。

宋国在瀛州获得到了太多的好处,所以申公豹提议和秦军彻底撕破脸后,想联合魏明两国把秦国势力彻底驱逐出瀛州,毕竟有瀛州作为后盾的话,中原三国的战争潜力也会更大。

赵匡胤觉得申公豹此计很好,于是命其暗中联络魏明两国,商议瀛州之战究竟打不打?而打的话又该如何打?

就在中原三国都将目标瞄向瀛州时,汉中之战已经分出了胜负,秦军大胜,蜀军打败,丢了汉中后退守剑阁,而李嗣源也率本部兵马逃入了海州。

隋王杨广得知李嗣源来了海州,自然是非常的高兴,他以为李嗣源是来投靠自己的,李嗣源手中的兵力虽不多,但战斗力却并不弱,等到秦军来犯也能提供助力。

可当李嗣源打出蜀汉陇西王的旗号,以此来寻求隋国的庇护之时,杨广就再也笑不出来了,原来搞了半天原来是他自作多情。

秦国占领汉中后,就再无后顾之忧,随时都能起兵伐隋,而蜀汉是除了吐蕃之外,唯二能直接给隋国提供支援的势力了。

李嗣源毕竟蜀汉名义上陇西王,杨广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得罪蜀汉,所以不但没有难为李嗣源,反而还为其提供粮草和驻地。

见杨广并没有动吞并自己军队的想法,李嗣源心中也暗暗松了口气,他降蜀时为何以王爵作为条件?就是因为王爵的身份地位足够高,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蜀汉,从而震慑住杨广。

他要只是伯爵,或是子爵的话,杨广恐怕会毫不犹豫的吞并他,因为地位太低,但陇西王可就不一样了。

李嗣源进入海州后,却并没有直接前往西域,因为他知道杨广不可能放他走。

杨广之所以收留李嗣源,是想李嗣源帮他一起抵抗秦军,可他和刘裕都不知道的是,李嗣源的目的却是借道前往西域。

杨广要是知道的话,自然是不会收留李嗣源,而刘裕也肯定会宣布李嗣源是叛徒。

所以,现在并不是李嗣源离开时机,必须要等到秦隋开战之后,到时隋军自顾尚且不暇,自然也就无法阻止李嗣源离去了。

不过在此之前,李嗣源也不准备浪费时间,他提前派人去收集西域的情报,以及从杨广那里尽可能的多薅一点羊毛。

李嗣源之前手中共有三万大军,和秦军一战伤亡两千,而随行工匠以及将属也有一万两千人,也就是总共四万人。

李嗣源跟杨广交谈时,答应帮助杨广和秦军作战,但前提是隋国要给他提供四万大军的粮草。

杨广不知道李嗣源的十万大军中,有一万两千人都是工匠和军属,也就答应了给李嗣源提供四万人的军粮,而普通人对于粮草的消耗也比士兵小。

所以,除掉消耗掉的那部分粮草,李嗣源还能省下不少,储存下来之后以备他用。

最让李嗣源感到遗憾的还是没能留下李元霸。

李嗣源撤人海州之后,李元霸就和他告别了,李嗣源虽有心挽留,但也知道李元霸看不上他,就算真的留下来他也指挥不动。

李嗣源来到海州之后,和蜀汉之间的联系也没断,得知李元霸和他分离后,虽进入了一会走,却并没有去投靠蜀汉,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。

魏宋明隋四国都忙于应对秦军接下来的攻势,而大秦虽顺利夺取了汉中这块要地,却也只是得到了一个烂摊子,想要消化汉中还要解决不少的麻烦。

【叮咚,第二次汉中之战结束,盘点开始……

‘第二次汉中之战’共计历时一个月十八天,从秦国出兵阳平关开始,蜀军退入剑阁,其中包括:

火烧南郑粮仓:杀敌两千,自损一千五百

阳平关攻防战:杀敌一万,自损一万五千,俘虏一万;

安阳大战:杀敌两千,自损一千,俘虏两千;

西城大战:杀敌两千五百,自损三百,俘虏一千五百;

……

南郑攻防战:杀敌四万五千,自损两万五千,俘虏一万五千(注:被俘壮丁都被释放,故不被计算在内);

定军山之战:杀敌一万一千,自损一千五百;

经统计,‘第二次汉中之战’共计歼敌92000,俘虏28500,自损45500,扣除伤亡,共计奖励650召唤点。

当前宿主目前累计共有10615召唤点。】

【叮咚,经检测,秦蜀第二次汉中之战,涉及总兵力达到二十七万,已超过二十万人数的战役标准,此战共计歼敌九万两千,俘虏两万八千五百,自损四万五千五百;

此战战损比为2.6:1,评分:B,奖励:青铜随机召唤卡一张。】

【当前宿主拥有:白银随机召唤卡1张,青铜随机召唤卡1张,大宗师召唤卡2张;】

洛阳,大秦皇宫。

收到李靖顺利攻占汉中的消息后,嬴昊心中自然也感到十分的开心。

可当看到系统提示之中,战死了四万五千士兵时,哪怕嬴昊知道这已经是最低代价了,却也还是感到无比的心疼,毕竟这相当于第二次出塞中战死士兵的两倍了。

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吗,第二次出塞基本上都是野战,而第二次汉中之战却全都是攻城战。

李靖的统帅虽高,可在攻城战中,也依旧并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。

而且秦军单兵战力强的优势,以及装备方面优势,也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。

这也是为何历史上那么多的名将,明明在野战中战无不胜,可面对坚城时,却依旧撞了个头破血流的主要原因。

并不是他们的能力差,也不是他们不擅长攻城,而是守城方的优势太大了。

章节报错(免登录)
最新小说: 骑砍:汉匈霸主 特种兵在异世之一统山河 大明:我,朱允熥,开局救活大哥 我纨绔世子娶妻彪悍点很合理吧 寒门小甜妻 唐逗 巍巍大明 大明洪武:皇族发明家 铁血大军阀 厂公威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