虽然私下暗流汹涌,议论纷纷,但毕竟白圣并没有正式下旨,一切都只是他们的揣测而已。所以次日其实并没有人上折子,专门挑明此事,群臣们都在等,等才女选拔结果出来,以及入选的那些才女是入朝为官还是进宫当女官。
如果都进宫当女官,那自然是虚惊一场,无需在意,如果是入朝为官,那么原先的弹劾计划自然得开始执行了。
对此,白圣很清楚。
但依旧还是按原计划继续推进着。
这段时间,整个神都表面上还是相对平和的,只有太平公主府显得不大平和。因为太平公主既是主考官,也是阅卷人,即便白圣派了不少女官,以及她也有不少亲信帮她一起阅卷,但为了确保公正,她坚持每份试卷都要过一遍。
然后不到三个时辰就有些烦躁了。
暴躁的发了会神经后,常常需要诵念半个时辰的经文,或者去祠堂看看薛绍的牌位,才能重新稳定情绪,继续审阅那些卷子的同时,将优秀的挑出来。
如此过了大概半个月。
她才总算将所有卷子全部批阅完。
共有四类,一类是完全不合格,可以直接回家的,主要表现为四书五经填空题和算术都不及格,后面策论也毫无亮点的,都可以划为这一类,不够格。
二类是四书五经或者算术,又或者四书五经和算术,成绩都很优秀,但是后面策论基本不咋样的,划分为二等。
第三等是,可以直接忽略前面四书五经和算术题,后面策论内容,但凡有一题写的不错的,都可以划为第一等。
因为策论不错,至少不是死读书的那一类了,怎么着也能算睁眼看世界。
对某一部分局势有所了解。
第四类那就不得了了,不但前面算术题和四书五经成绩不错,后面策论也不仅仅只是答出一两题,而是大半题目都能回应的言之有物,绝非胡说八道。
此为特等,位比科举一甲。
只有四份卷子达到这标准。
不够格的自然用不着递交,所以最终能到白圣手里的卷子只有一千七百六十八份,其中特等两份不用说,一等也不过只有区区四十三份罢了,剩下的大多只能说基础不错,但对朝堂,对边疆和天下格局,百姓民生的了解可谓是微乎其微,或者说很多了解都是错误的。
如此一来,她们写出来的策论。
自然很难合格。
这些卷子,白圣在经过二次审核之后,特地又从二等当中挑了七十三份出来提拔到一等。倒不是说太平公主的阅卷有问题,她们的那些策论确实不算正确,但白圣能够通过她们那些错误的策论,看出她们中有的胆子贼大,有的能打破世俗常规,想到别人没想到的点。
这些在白圣看来比知识还要重要。
因为知识,白圣是不缺的,不会就学,就教呗,可性格胆气没那么好改。
白圣本来就没指望能从现有的才女当中,挑选出立刻就能用的人才,与其说是挑选她们入朝为官,不如说是挑些预备役,怎么都需要培养一下,才能让她们正式上岗,有些本身能力见识都不怎么样的,甚至可能需要培养好几年。
所以性格胆气自然也很重要。
紧接着当然就是将选拔结果正式昭告天下,并明确表示,二等可入神都女学读书,一等赐同进士出身,一半入太平公主府,一半入宫为官,特等四人赐进士出身,以及七品紫宸殿女官之位。
协同内相,审阅分类奏折。
这道旨意一出,满朝文武其实都有些懵,准备好了的那些弹劾折子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不该递了,因为这道旨意还挺擦边,属于触及了他们一丢丢底线。
但又没触及太深,擦边而过那种。
入选的那些才女目前都仅仅只是女官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,但赐她们进士或者同进士出身,无疑还是让很多人不满,可不论是同进士还是进士,都不是官这一点也是众所皆知,在如今这个很大一部分官员都是靠门荫入仕的时代。
赐进士出身并非大逆不道之事。
一时间不少官员都在纠结,为了这么点事与当今圣上作对到底值不值得?
要不要把事情闹大?
以及闹大了又会不会难以收场?
而白圣这么做,当然不是因为怕了他们,主要是第一批选拔出来的那些才女确实不大争气,很难担负重任,这时候把她们推出来,不仅麻烦,而且也有点像是将她们当炮灰使,所以白圣的想法是先留她们几年,稍微培养一下下。
一群知书达礼,本身文化水平都不低的人培养起来,肯定比从无到有,从文盲开始教导那一种,要好培养的多。
速度也会快上许多。
短时间内能真正得到她重用的,应该只有四个特等,说句不客气的,就以她们的考核结果和策略水平来看,她们各方面能力,乃至于见识都不逊色上官婉儿,甚至于比上官婉儿还强上不少。
上官婉儿的才学可能不错,但其他方面,特别是搞政斗就不行了,原本历史上,唐隆政变时竟然还希望起草李显遗旨,立李显儿子李重茂为帝,以求保全性命。可那是什么情况,那是李隆基都已经进宫搞屠杀的时候了,他搞政变难不成还真就单纯只是为了诛杀韦后?
最后闹得个惨死当场。
而太平公主也聪明不到哪去,竟然还真以为唐隆政变有功,就能跟她侄子争抢皇位了,简直就是愚不可及。李旦这个做哥哥的还能对他这个妹妹,比对自己亲儿子还好吗,被他们父子两个耍的跟个傻子似的,当时的她,除了逼宫根本就没有活路,还一直搞政治斗争。
朝堂上的那点政治斗争有屁用。
最后还是得拼谁狠,谁死谁活。
正是因为自己闺女和身边被人称为女相的上官婉儿都不怎么靠谱,至少反正都达不到白圣要求,所以白圣才会专门搞个才女选拔,继续寻找合用人才。
这次被选为特等的那四个。
接下来只需要经过一段考核期。
但凡考核通过就能得到重用了。
当然了,先前答应太平公主的事情白圣也没忘记,公布完才女选拔结果后的第二天就下了道圣旨,替薛绍平反。
结果嘛,别人可能不大清楚。
但白圣有清楚看到,她闺女太平公主抱着薛绍的牌位痛哭了一场,她长子次子以及两个姓薛的女儿,也回来痛哭了一场,甚至还想重新办个丧礼祭奠。
不过被太平公主冷静阻止了,薛绍能在她母亲还活着的时候得到平反就已经很不错了,要是再大办丧礼,那不是在打她母亲的脸吗,出于不想因此生出波折的她,只能努力劝服儿女低调点。
让此事悄无声息的揭过便是。
……
又几天后,文武百官经过私下协商之后终究还是决定弹劾,因为他们觉得白圣是在搞慢慢蚕食那一套,如果每次都是擦边而过,每次过分一点点他们都不反对的话,日后必然会越来越过分。
先是有了女帝,随后有了女相。
女相之后是才女选拔,才女选拔出来的这些女子一部分有了同进士和进士出身,那么再往后呢,要知道理论上来讲,同进士和进士,都是可以授官的。
所以目前看着,好像那些特等一等才女只是女官,并没有真的入朝为官。
但她们已经获得了入朝为官门票。
正是因为私下协商想到这点,以及觉得以后白圣还会越来越过分,他们才会认为不能继续容忍,必须寸步不让。
“大天尊,才女选拔就是才女选拔而已,如何能赐予她们进士和同进士出身,这是对天下士子的不公平,那些屡次落榜的士子,才学真的不如这次才女选拔通过的那些女子吗,何来公平?”
“还望圣上收回成命,取消那些女子的所谓同进士和进士出身,还科举以公平,千万莫要让天下学子寒心啊!”
新提拔的一个宰相和礼部尚书,是特地趁白圣参加朝参之际,站出来道。
不过他们选择的角度,属实让白圣有些摸不着头脑,公平,他们竟然还好意思跟她说公平,现在科举哪公平了:
“你们竟然好意思跟朕提公平?
是不允许女子参加科举公平了,还是那些个门荫入仕的不用参加科举公平了,又或者说科举的时候,可以搞行卷那些操作,科举试卷不用糊名公平了?
罢了,既然两位提及科举公平。
那确实是需要改改!”
“婉儿,现在拟旨,从此后废除所有非科举入仕的渠道,门荫入仕,举荐入仕等等一系列入仕渠道全部废除,只保留科举入仕一条路,同时改革科举。
此后不得再做行卷之事。
再有行卷,统一认定为作弊。
凡我大周子民,不论男女,不论年龄,不论出身,只要本人或家族非戴罪之身皆可参加科举,既然你们要公平。
那就索性公平到底好了!”
本来白圣是准备循序渐进,慢慢来的,但相应计划,包括科举如何改革和完善,如何使其相对公平,早有准备。
现在提前拿出来也无妨。
而白圣的反应,以及立刻让上官婉儿拟定的圣旨,也是直接打了满朝文武百官一个猝不及防。他们有想过当今圣圣可能会不愿意妥协,但是真没想过当今圣上这么干,咋能不按常理出牌呢?
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吗?
可以说白圣的这番操作,特别是熟练拿出科举改革方案的操作,让他们有种自己被套路了的感觉,这么完善的科举改革方案,显然不可能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,那必然是早就谋划已久了啊。
紧接着当然便是更为激烈的反对。
大家都忽略了先前准备的奏折,这个表示科举不能改,那个表示商人绝对不能允许他们科举,另外认为废除门荫入仕,对功臣子女不公平的家伙都有。
这么说吧,先前白圣做的那些事情都只能算擦边,只有刚刚让上官婉儿拟定的圣旨真的触及到了他们利益核心。
别说如今的唐朝了,就是到了科举极为鼎盛的宋朝,门荫入仕依旧是比较重要的当官途径,只是那时候很难靠门荫入仕做到宰相之类的高官位置罢了。
相比较于必须代代出人才,才能保证家族长盛不衰的科举,门荫入仕无疑更加安全可靠,哪怕家族一两代没什么人才,那也不至于迅速衰败,只要未来一两代有人才续接上,家族依旧鼎盛。
可如果没了门荫入仕,一旦有一两代没人考中,家族迅速就衰败下去了。
而家族一旦彻底衰败沦落为寒门。
想再上位可就难了。
就如朝代很难中兴一般,世家大族也是一样如此,要么一直维持鼎盛,要么就是直接覆灭,衰败之后还能重新鼎盛起来的,相当稀少,如刘秀般稀少。
“朕意已决,如有反对的可以站到左边来,朕最近正准备调遣些人手开发岭南等地,你们可以过去做个先锋。”
汉唐之所以能够鼎盛,除了明君等老生常谈之外,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在于汉唐正好处于温暖期,整个北方都相对温暖,草木丰茂,只要皇帝不瞎折腾。
天下其实很难乱起来。
而所谓的安史之变,唉,唐玄宗有一定的责任,但温暖期结束也是一大重要因素,那一年黄河结冰,同时很多地方下雪,在此之前大唐的都城长安,很少会记录下雪,有的冬天根本就没雪。
如果白圣要活五百年的话,那么也必然是要经历这段转变的,攀爬科技术以及政治清明之类的操作,确实可以度过那段危机,但无疑还是想方设法将整个政治中心往南移,进一步往南方开拓更为合适,开发岭南是未来重中之重。
这满朝文武,是真的给点阳光就灿烂,也就最近没怎么杀人,一个个便又活跃起来了。当然了,白圣依旧没准备杀人,毕竟现在人口本来就不多,所以她的计划是,再有不听话或不懂事的。
全族一起发配岭南。
等回头哪天岭南塞满了,就往更南的地方塞,往琼州南越之类的地方塞。